你的位置:168飞艇开奖官网网址 > 新闻动态 > 中国是否真的支付了10亿美元的过路费?实际上并非如此

新闻动态
中国是否真的支付了10亿美元的过路费?实际上并非如此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6:39    点击次数:64

十亿美元,一艘航空母舰,横跨整个地球,这故事的情节简直比好莱坞大片还要激动人心。

瓦良格号穿越土耳其海峡的经过,在不少地方的说法中,简直成了一段“金钱万能”的传奇。尤其是那个“土耳其狮子开口,要十亿过路费”的故事,更是被网友们传得比笑话还夸张。

事实往往比传闻更加离奇——你以为是随便拍下手来就能转账,结果是500多天在黑海上漂荡;你觉得是靠钱铺路,实际上是凭着钢铁般的决心在坚持。

要谈瓦良格号为何来到中国,谁给付了“过路费”?别提10亿,就连一毛钱都没花。

今天这篇,咱们要揭开这桩引人注目的“大新闻”,让你知道瓦良格是如何在枪口之下顺利过境的,以及它是怎么被“硬拖”回家的。

10亿没掏,500天打漂

2000年6月14日一大早,“瓦良格”号准时起航,从乌克兰尼古拉耶夫的黑海造船厂出发,带着“萨布尔角”号拖船,浩浩荡荡向土耳其海峡进发。目标很清楚:穿过博斯普鲁斯,再经过达达尼尔,最终出入地中海,通过印度洋,回到祖国大连。

按道理,全程也就两个月,没想到因为某些“技术原因”的禁令,这艘巨舰足足拖延了502天。

拖船刚到土耳其博斯普鲁斯海峡,土耳其方面突然改变了之前的通行许可,立刻下达了封锁令。

理由完全跟政治无关,纯粹是“技术不过关”。他们担心航母在拖着走的过程中会失控,撞到伊斯坦布尔的居民楼;还怕船体会堵住水道,搞出“全球海运事故”;甚至还说,除非把航母一分为二,否则想都别想过境。

这种几乎无理的要求,让前驻土耳其大使姚匡乙都直言:“真的是明摆着在刁难!”不过,外交上讲究规则,中国方面当时采取了十分克制的应对方式。

国家迅速组建了“前线工作小组”,由国防科工委办公厅主任马鸿琳带头,常驻伊斯坦布尔进行协调。

外交系统不断向联合国海洋法委员会和土耳其外长施加压力,强调瓦良格是一艘无动力民用船,只是个普通的船,没啥军用风险,完全符合《蒙特勒公约》的相关规定。

土耳其这边固执地坚持“安全问题”,就算希腊等国家出来调解,甚至国际航运组织暗中施加压力,他们也是毫不妥协。

更离谱的是,2001年5月,瓦良格在黑海漂了整整322天,土方竟然还提出了一个附加条件:可以通过海峡,但要“中国支付10亿美元的风险保证金”,这就是后面谣言的源头。

说真的,这10亿是个“过路费”吗?可不是,这简直就是个“万一你撞了居民楼,我们就不担责”的保证金——完全像是讹诈。中方自然没答应,也没交钱。

到了2001年10月,在俄罗斯、希腊等国家的共同努力下,土耳其外交部的“技术组”终于搞定了通行审批。

11月1日,瓦良格在14艘拖船、2艘消防艇和6艘导引艇的护航下,慢慢驶入博斯普鲁斯海峡。

502天的漂泊,终于迎来了这次不花一分钱的胜利。

商人背锅,国家暗线全程掌舵

关于瓦良格号,还有个广为流传的段子:听说香港商人徐增平凭借一份“澳门创律旅游公司”的壳子,顺利买下了这艘航母,并把它带了回来。

这听起来像个民间故事,不过根据项目的真实参与者唐士源的回忆——他当时是大连造船厂的军工副厂长,这个说法可完全不靠谱。

事实上,从1992年中国专家团队开始考察瓦良格项目时,这个项目就一直在国家的引导下运作。

早期几次尝试收购都没能成功,直到1996年5月,中船工业总公司的王荣生总经理得知乌克兰有“航母要拆卖”的消息,才决定采取“民间外壳、国家操盘”的曲线方案。

澳门创律公司确实存在,也确实与徐增平挂名,但实际上他的角色主要是“出面签字”,所有的资金都是由国内的军工系统通过秘密渠道来调配的。

更重要的是,2000年3月,瓦良格项目整体被国务院接管,后续的拖带安排、与土耳其的谈判、图纸的转运以及技术评估,都是国家团队在主导,徐增平根本没有参与过任何实物工作。

2002年3月,瓦良格成功抵达大连,紧接着进行舱内设施的拆除、动力系统的重建,以及雷达飞控系统的安装,最终逐渐演变为“辽宁舰”的初步形态。

那些调侃“香港老板买航母”的段子,实际上只是因为前期合同上写了他的名字。等到国家出面,民间可就没话说了。

所以说,这不是谁钱多就能搞定的事,而是看谁能掌握国家层面的战略眼光、技术支持和外交能力。

人家退役航母,我们当教材用

瓦良格号被拖回大连后,并未立即转变为“海上堡垒”,而是经历了一段相当低调的“去皮学习阶段”。

从2002年到2005年,大连造船厂的技术专家们分成三个班,全天候对瓦良格的残余结构、管线布局和电力线路进行深入分析,连一颗螺丝钉都仔细检查。

虽然外界常常认为中国买的只是个空壳,但根据当时参与项目的工程师说法,瓦良格的残余船体架构为咱们的第一代航母提供了“实物级”的设计图纸。连舰岛里的通风系统、排水舱门和舰面起降的弹射路径都成了学习的教材呢。

更关键的是,瓦良格号本身可是没有动力系统的,因此国内的专家们在这基础上自主研发了国产蒸汽轮机组。2006年,大连造船厂第一次试着启动推进系统,终于把那停在那儿的“废船”给弄活了。

这套经验,最终在2012年辽宁舰服役的时候,实现了从拆解到分析、再到重构和实用的完整流程。

在这段时间内,完全靠自己,没有任何外部支持,也没有购买设计图纸或外籍专家的帮助。所谓的“花钱买来的技术”,其实是靠几年的努力换来的“学习资料”。

所以,根本就没有什么“10亿美元买图纸”的事,更更不是“瓦良格图纸有20吨重”这种夸大的说法。徐增平的那番话,只是他自己打造的虚幻形象罢了。

真正让瓦良格变成辽宁舰的,得益于国家级团队的支持、国家级的判断力和国家级的耐力。



Powered by 168飞艇开奖官网网址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